贵阳网讯医院获悉,一名47岁的男性,因肝门部胆管癌入院,医院各个科室的协作下,接受了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哑铃式肝切除+Ⅳb段切除,手术历时9小时顺利完成,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据悉,该术式难度极大,在贵州省尚属首例,医院也为数不多。
据了解,我国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高,全球胆管癌病例有55%发生在我国。大范围肝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的标准根治术式,其中半肝切除是首选术式。然而,很多病人因合并重度黄疸、剩余肝体积不足等因素无法耐受大范围肝切除,导致根治切除率低,疗效受限。
负责本次手医院肝胆外科二部范伟教授团队。相关医生介绍,本次手术的患者是一名47岁的男性,因皮肤、巩膜黄染20天+入院,术前增强CT提示:“梗阻性黄疸:肝门部胆管癌”。因病人合并重度黄疸、剩余肝体积不足等因素而无法耐受大范围肝切除病人的外科治疗是世界重大临床难题。哑铃式肝切除,是将肝门静脉、肝动脉与肝门部胆管癌及周围相关组织逐一分离,彻底清除肝门部胆管癌及周围相关组织,保留两边正常肝组织,中间由血管相连,形似哑铃状,故名“哑铃式”肝切除。
术前,该团队对病人的病肝进行了三维重建,及手术规划。手术的技术难点在于全腹腔镜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手术,病变累及肝脏Ⅳb和尾状叶段,肝门部胆管毗邻门静脉及肝动脉,解剖复杂,尤其肿瘤周围静脉血管张力高、壁薄,血管多,在分离及肝切除时稍有不慎便可造成大出血;同时,病灶切除后左右肝内胆管位置高,胆管细小、肝门处空间狭小,对胆肠吻合技术要求极高操作需要有非常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才能完成。
最终,医院手术团队、麻醉团队和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下,历时9小时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中出血量约ml。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据悉,腹腔镜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尽管手术操作很困难,但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术中对肝门部相对狭小的空间可获得放大的视野,可以直视下精细操作,给患者带来最小化的损伤代价、最大化的器官功能保护及可靠的诊疗效果。该术式的顺利开展,也为贵州省类似病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张梅)
编辑:胡家欢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