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毛病拖成胆囊癌原来30年前,身体已发 [复制链接]

1#

老钱因为偶尔右上腹隐痛,去医院做了B超检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体内胆囊结石超过3厘米。

结合胆囊结石病史,医生怀疑癌变可能,安排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胆囊底部局部增厚,伴糜烂溃疡,病理活检提示:胆囊癌变!

老钱说,30年前就发现了胆囊结石,一直没重视这个“小毛病”。

医生说,幸好发现得早,早期胆囊癌手术效果不错。还有很多患者把”腹痛“症状当作”胃炎“,拖到癌症晚期才来,治疗效果很差。

”胆囊结石“为什么会变成“癌”?有结石都需要切胆囊吗?发现胆囊结石,要注意什么?还有哪些“小毛病”会导致胆囊癌?怎么早期发现癌变?

胆囊结石为何导致胆囊癌?

关于胆囊癌,目前已明确胆囊结石(又称胆结石、胆石症)为首要危险因素。

后者症状多由胆石梗阻引起,梗阻时胆囊内容物不能排出,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引起胆囊黏膜损害,由此发生水肿、出血、坏疽等急性胆囊炎症状。

随着梗阻缓解,急性炎症消退,进入慢性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在一次胆绞痛后疼痛迁延的原因。

慢性胆囊炎,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或点状钙化,被认为是胆囊癌前病变。

发现胆囊结石,一定要切么?

根据指南,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不治疗,不推荐预防性胆囊切除;

有症状但不宜手术的患者,腹部超声评估为胆囊功能正常、X线检查阴性的胆固醇结石患者,可考虑口服(有熊去氧胆酸)溶石治疗。

如果出现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可通过补充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的消化酶类药物对症治疗。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如出现以下表现或发生相应并发症时,则需考虑外科治疗:

(1)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毫米以上或胆囊壁局部增厚或不规则疑似胆囊癌;(3)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4)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

当高度怀疑胆囊癌时,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预防性切除胆囊。

预防胆囊结石,要注意3点

我国胆囊结石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油腻饮食、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缺乏运动、不吃早餐和胆囊结石家族史等。

可能的保护因素包括增加运动、高纤维饮食、多吃水果、多吃坚果、素食和喝咖啡等,但目前仍存有争议。预防胆囊结石,注意3点:

(1)无/有症状胆囊结石的发现与应对

大多数胆囊结石无明显症状,故推荐每年行腹部B超检查。

对于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胃胀、打嗝、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避免饮酒和睡前夜宵,并维持理想体重。

如何维持理想体重?可通过以下两种训练增加能耗:

阻抗训练:包括专业指导下举重、深蹲、卷腹等,每周至少2次,隔天进行。训练会引起肌肉分解代谢,需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鸡胸肉等。

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快走等,每周5天,每天30分钟以上。

另一部分胆囊结石患者,表现为胆绞痛,即右上腹突发疼痛、阵发性加剧,常向后上侧延伸,可出现发热寒战、严重恶心呕吐、皮肤或眼部发*、陶土色大便或尿色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手术的选择也要综合权衡,比如,保胆取石术后如果结石复发、胆囊炎症持续存在,胆囊癌变风险持续增大。

(2)健康膳食,忌禁食、快速减重

年更新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指出:体质量下降过快可能增加胆囊、胆管结石的发病风险。

尤其是重度肥胖患者行减重术后,胆固醇结晶和胆结石形成的风险增加,而且该风险与热量限制的程度、体质量下降的速度和饮食干预的持续时间相关。

如何健康减脂?

推荐在减重启动阶段,选择高蛋白+限能量平衡膳食:

高蛋白质膳食,需每天为自己多加3~4两纯瘦肉,选择低脂牛奶或酸奶,同时少用4~5g烹调油。这种方法反弹率低,且适合减肚子,但不适合肾功能异常人群。

平衡膳食,可把中餐留下一半作为晚餐,饿了吃蔬菜、喝无糖牛奶或者豆浆。

在减重术后,可遵医嘱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并减少胆固醇摄入,选择高纤维素、高钙的规律饮食。

(3)吃早餐!吃早餐!吃早餐!

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很重要!

胆汁经过一夜的贮存,已使胆囊胀满,如果早晨仍得不到刺激排出胆汁,胆囊壁就得继续吸收已被浓缩的胆汁。

浓缩后胆汁中,胆红素浓度增加,可刺激胆囊壁发生非细菌性炎症;胆汁胆盐被吸收和相对减少,造成过多胆固醇的析出,形成胆结石。

其他高危人群,早做筛查

胆囊癌还有其他的高危因素,建议以下高危人群每6个月行血清CEA、CA和腹部B超检查,一般人群则每年1次检查即可。

(1)胆囊息肉

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会癌变,易癌变的包括:胆囊腺瘤、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息肉样的早期胆囊癌。

胆囊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50岁;胆囊息肉10mm(癌变率高达50%);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单发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

《年欧洲多学会联合指南:胆囊息肉管理和随访》显示:无上述癌变因素且息肉6~9mm,或有上述因素但息肉6mm,建议在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进行超声随访。

随访期间,如果息肉增加≥2mm,或达到10mm,或出现右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厌油膩等表现,需及时行胆囊切除术,以判断息肉良恶性。

(2)*曲霉*素

年,一项纳入人、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表明,胆囊癌患者中,32%检测到*曲霉*素B1赖氨酸化合物,20%与*曲霉*素相关。

如何远离*曲霉*素?

丢弃霉变食物:霉变的花生或玉米要扔掉;

购买正规渠道的食用油:作坊等非正规渠道生产的油,可能带入含较高*曲霉*素的残渣,而正规渠道生产的油,已经多层精炼,将*曲霉*素降到标准范围;

定期清理餐具:木、竹筷子使用约6个月后易发霉,而滋生*曲霉*素,使用前应注意其有无霉斑、变色、异味,使用后清洗并烘干保存。

(3)多胎怀孕女性

女性胆囊癌发病率是男性的2~6倍;月经初潮早、更年期晚、多胎怀孕和生育的女性,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促进胆汁淤积、结石形成有关。

此外,根据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胆囊癌高危因素还包括: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慢性伤寒感染、炎症性肠病、糖尿病。

声明:本文版权为禾连健康官方账号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寒轻梅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