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 [复制链接]

1#

1.  胃肠道间质瘤怎么引起的?

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研究表明,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未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由于c-kit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受体持续活化,刺激肿瘤细胞持续增殖。

2.  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

胃肠道间质瘤呈膨胀性生长,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有关。若肿瘤体积较小,仅有上腹部不适的症状;若体积较大,可触及腹部肿块。瘤体可发生内出血、坏死,囊性变,并在胃肠道黏膜表面形成溃疡。若肿瘤生长浸润胃肠道腔内,常有消化道出血,体现为呕血、便血或黑便;若肿瘤生长部位在小肠,体积较大占满肠腔,可导致梗阻,体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梗阻症状;若肿瘤生长于十二指肠,压迫胆总管,可导致梗阻性黄疸,体现为:右上腹隐痛、纳差、皮肤巩膜发黄、陶土色便等症状。

3.  胃肠间质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钡餐造影显示胃局部黏膜隆起,呈凸向肠腔、类圆形的充盈缺损。胃镜下可见黏膜下肿块,顶端有中心溃疡;但胃肠间质瘤不同于胃癌,间质瘤主要生长于肌层内,因此黏膜活检检出率低,使用超声内镜可明确判断肿物来源。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是否有腔外生长以及转移情况。组织标本镜可见多数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检查表明CD、DOG-1有表达,病理分析最终确诊。

不是所有间质瘤病人都行活检,只有首诊合并转移、怀疑侵犯临近组织的间质瘤,需要活检,以确定手术前药物治疗方案。活检有导致肿瘤破裂、增加复发转移的风险。

4.  胃肠道间质瘤是良性吗?

胃肠道间质瘤应视为具有恶性潜能的侵袭性肿瘤。具有良性细胞形态,但容易复发转移,转变成恶性肿瘤,因此需要及早治疗。其危险程度与肿瘤部位、大小、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核分裂象)、肿瘤浸润深度与转移情况有关,根据指南进行危险度分级,因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若肿瘤大小<2cm,核分裂≤5/50HPF,则危险度分级“极低”;若肿瘤大小>10cm,核分裂>10/50HPF,则危险度分级为“高”;原发肿瘤一旦破裂,危险度即为“高”。

胃肠道间质瘤不是“癌”。“癌”发生于上皮组织,如胃癌为黏膜上皮病变,而间质瘤为间叶组织肿瘤;胃癌侵袭性强,易发生淋巴道与血道转移,而间质瘤侵袭性较弱,很少发生淋巴转移,但术后2年左右常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肝脏和腹腔内播散转移。

5.  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争取彻底完整切除,术中应避免肿瘤破裂,造成潜在的转移。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结转移较少见,因此不必行常规淋巴结清扫。若胃部间质瘤<2cm,也可先不手术,口服伊马替尼,定期随访肿瘤生长情况。

根据胃肠道间质瘤大小、核分裂象、原发肿瘤部位进行危险度分级,中高危险度的患者术前术后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针对性地抑制c-kit突变基因活性,可有效治疗不能切除或术后复发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使用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使用可以控制复发,改善预后。

6.  哪些胃肠道间质瘤适合微创手术?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疤痕小、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要外科医生足够的经验。是否能做微创手术需要根据肿瘤位置、状态、大小等情况评估。胃肠道间质瘤生长于胃肠道壁固有肌层,可向腔内、腔外或腔内外同时生长。若间质瘤体积较小、位于胃大弯外侧且带蒂,则微创手术较容易完整切除肿瘤。若手术团队经验较少,则腹腔镜下手术可能造成间质瘤破裂,从而导致腹腔种植转移或沿戳卡转移。大多胃肠间质瘤于胃肠道腔外生长,累及周围脏器的情况下,微创手术可能无法达到完整切除,所以需要开腹。目前胃肠道间质瘤医院广泛开展。

7.  胃肠道间质瘤术微创多久能恢复?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正常情况下术后24小时胃肠蠕动及小肠吸收功能可恢复。待肛门排气后,饮食可从禁食、流质、半流质逐渐过度到普食,即消化功能恢复。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尽量多坐起,有痰及时咳出,有助于肺功能、膀胱功能与胃肠蠕动的恢复。医生需每日观察引流管的性状与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一般术后3-5天可达出院条件。出院后根据病理情况评估危险度分级,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治疗时长不同,高危患者可延长治疗至术后3年。

8.  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能根治吗?

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尽量完整地切除间质瘤、避免破裂,能很大程度改善预后。低危与极低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手术后无需吃药,复发概率极低。

术后需根据病理报告确定是否为间质瘤,根据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评估间质瘤恶性程度,确认是否完整无破裂地取出肿瘤,通过基因检测确定术后靶向治疗方案。依照危险度分级服用伊马替尼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和转移,有效率超过80%。但术后应定期随访复查,防患于未然。

9.  胃肠道间质瘤切除不彻底怎么办?

若切除不彻底,会复发;若术中瘤体破裂,会在腹腔内形成种植转移。

术后可应用靶向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针对性地抑制胃肠间质瘤c-kit突变基因活性,可有效治疗不能切除或术后复发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使用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使用可以控制复发,改善预后。术后定期随访,检查是否有复发转移。

10.  如何降低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率?

手术中确保间质瘤完整取出,且瘤体未触碰腹腔内其他脏器,造成腹部种植转移。

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进行危险度分层,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接受伊马替尼等药物治疗,针对性地抑制c-kit突变基因活性。该药物术前使用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使用可以控制复发,改善预后。

患者需定期门诊复查腹部B超与CT,了解术区与其他部位有无间质瘤复发情况。

11.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饮食

术后应禁食禁水,避免麻醉药作用引起呛咳、误吸,营养补液支持治疗。肛门排气后,视为胃肠功能恢复且无梗阻,患者由喝清水、喝安素营养粉、吃炖蛋与烂糊面,渐渐过渡到普食。一般胃部术后5天可进食流质。若病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进食无不适,吻合口无渗漏,且无腹胀、便秘等表现,一般1周左右拔除胃管。

若患者进食后呕吐,或胃管内有大量鲜血,经查体与影像学检查显示吻合口漏,或患者胃管内流出大量残渣、黄绿液体等情况,胃管留置时间应增加,便于观察患者消化道恢复情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