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照耀人们心灵。1月11日晚,第十七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第九届“最美杭州人”揭晓。医院*委委员、副院长张筱凤榜上有名!
在第十七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暨第九届“最美杭州人”发布活动中,张筱凤被授予“最美杭州人”荣誉称号!
无论是蕴藏温度的一双手,还是从“医”而终的赤子之心;无论是艰苦卓绝高风亮节,还是投身医疗卫生事业从善如流,这些年,张筱凤焕发出的“最美精神”,就像一条纽带,维系着温情与希冀,传递出蓬勃伸展的正能量!
“ERCP女超人”张筱凤:做有温度的医生
“医生一定要葆有对患者的温度!”这是张筱凤一直持之以恒的座右铭。医院消化科主任,从医几十年,她致力于ERCP内镜技术研究发展,用精湛的技术治愈万千患者,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都慕名而来。
从“50%死亡率”到“当天就能下床”
内镜技术的学习者变成推动者
张筱凤出身医生世家,从小对医者仁心的风范耳濡目染,这也为她后来从医埋下了种子。在选专业的时候,张筱凤了解到当时刚刚起步的胃镜,感叹于这种微创治疗的神奇。自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她从内镜技术的学习者,变成了内镜技术的推动者。
毕业后做住院医师时,医院送进来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相当于一半都会死亡。面对如此高的死亡率却束手无策,张筱凤作为一名医生,是最难以接受的。
“胆胰的检查一直是一个谜,这个谜是如何解开的呢?就是我们现在说的ERCP技术。”张筱凤说。上世纪90年,张筱凤接触到了ERCP技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这种手术通过内镜可以对胰胆管进行检查和治疗。
当时这项新技术在国内和国外都还是起步阶段,甚至连教科书都没有。怎么办?只能自己上!张筱凤想到“50%的死亡率”很可能因为ERCP得到解决,凭着这股劲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逐渐掌握了ERCP的技巧。
ERCP不仅让谜一样的胆胰变得有门路可寻,还以其微创的特点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在手术的时间比准备手术的时间还要短,原来需要卧床住院的病人现在可以做成日间手术,当天手术做完就可以下床走路,当天就能回家。”张筱凤说。
如今,张筱凤已经为约1万名患者完成ERCP手术,被患者亲切地称为“ERCP女超人”。
想患者之所想
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做个有温度的医生,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患者。让自己设身处地来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困难,才能把温度传递下去。”张筱凤说。
几年前,张筱凤接诊过一位肚子疼痛的9岁男孩,经诊断是蛔虫钻到了胆道,本应立即治疗,可孩子的父母却犹豫不决。
一次午餐时间,张筱凤在例行查房中发现,男孩的父母只吃白米饭,把仅有的一点菜全部夹到男孩的碗中。她这才明白,原来这对父母犹豫的根源在于费用。
医院里动员募捐,医院申请为他们减免一些费用。每逢三餐,她还嘱咐科室里的人多打一些饭菜给这家人送去。
在张筱凤的帮助下,男孩完成治疗。出院那天,这对朴实的父母对张筱凤连声道谢,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张筱凤嘱咐他们:“人生在世谁都会碰到困难,要记着,无论何时,我们医务人员永远同你们在一起!”
这不是张筱凤第一次号召为困难病患筹款,而是已经变成一种常态。在数年的临床经历中,张筱凤时刻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温度是可以相互传递的。我对患者报以温暖,他们会给予我信任。这可以让我更坚定地往医学道路上越走越远。”张筱凤说。
不仅治病,更要“疗心”
从医30余年事必躬亲
从医30多年以来,张筱凤每天早上7点整准时开始巡查病房,细心地问候每一位病人。在手术台上,她竭尽全力做好每个环节,为病人解除痛苦。只要经她治疗的病人,无论是转科、出院还是转院,她都主动跟踪患者病情变化,事必躬亲。
“张医生,我什么时候手术?什么时候能吃饭?”“张医生,我这个病能治好吗?”······在住院病房里,患者和患者家属见到张筱凤总是见缝插针地询问一些琐碎的事情。
张筱凤有时间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地耐心解答。“人在生病的时候既痛苦又无助,微笑和耐心可以让患者安心。”她说,医生不仅治病,更要“疗心”,让患者知道我们与他们在一起战胜病魔。
凡大医者,精于业,诚于心,厚于德。张筱凤,一名悬壶济世的白衣使者,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兢兢业业做好一名生命的守护者,以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态度,在消化医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