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郑丽萍徐晓光文/图
年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维持身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之一。
随着夏季气温攀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肝胆负担加重,昼长夜短睡眠减少,又容易引起脏器血流不足,从而可能导致肝胆病患者病情加重。因此,肝胆病患者在炎热夏季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及早治疗。
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应如何正确认识?怎样防范这个身边的“沉默杀手”?应该如何科学治疗?这些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焦点。
不可轻视的“沉默”器官
市民小刘今年31岁,最近因为女朋友查出乙肝,父母要求他们分手,这让他十分苦恼,“他们觉得以后结婚会遗传给下一代,坚持不同意我们的婚事。”
为此,小刘特意去咨询了医生,发现原来家人对肝炎认识存在很大误区。
经过了解,小刘发现,对于肝炎,很多人的认识存在误区。除了存在“得了肝炎,就会传染”的误区外,很多人认为“凡是肝病都具有传染性,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或出行,就会‘中招’而染病”“肝病*无法彻底清除,抗病*治疗毫无意义”“保健品,吃得越多越好”等,这些想法也是不对的。
“有的人认为保肝药效果非凡,能拒肝炎病*于千里之外,因而经常自行超量服用,结果极大地增加了肝脏的负荷,使病情加重。”听了医生的解释后,小刘对于肝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大家需要消除对肝炎的认识的误区和误解,避免恐惧和歧视,加强自身保健和提高肝炎防治知识。”
那么,肝脏在人体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肝脏位于人体上腹部右侧,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其主要功能包括:分泌胆汁,消化脂肪。肝细胞每天分泌胆汁约毫升,经一系列由小到大的胆管系统流出肝脏,进入胆囊浓缩储存,在身体需要时,分泌至肠道供消化食物之用。
需要注意的是,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属隐匿性疾病,可能悄无声息,等到发现时已到晚期,治疗已相当棘手。它可能出现的症状体征有:乏力、食欲缺乏、恶心、腹胀、*疸、肝区痛、肝掌、蜘蛛痣、面色发黑等,也可出现水肿、关节痛、动脉炎、皮肤痒、腿抽筋等肝外表现。
肝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危及生命。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有人称“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病发展的“三部曲”。“患上肝炎的原因比较繁杂,需科学检查,方能早诊断,及时治疗。”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林志刚建议,普通人群要定期体检,如发现肝功能异常,医院进一步检查,因此平时对肝脏的养护和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引起肝炎疾病常见因素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当多种致病因素使肝细胞受到损伤,引起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并发生肝脏功能指标异常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肝炎。其中,病*、酒精、药物、自身免疫、脂肪肝等因素是引发肝炎最常见的病因,细菌、寄生虫感染、先天代谢异常、全身系统疾病累及肝脏时,也会导致肝炎的发生。
记者了解到,根据病程长短,肝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肝炎的病程一般会超过6个月;根据是否感染病*,肝炎可以分为非病*性肝炎和病*性肝炎。非病*性肝炎主要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代谢性及药物性肝炎等类型,一般不具传染性。
“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危害性最大的病*性肝炎,传染性强,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亚型。”林志刚说,其中甲、戊型肝炎是消化道传染病,随着甲肝疫苗的普及接种,发病率明显下降,已很少见到;乙、丙、丁型肝炎是血源性传染病,以乙肝最为常见多发。
老百姓之所以谈“肝炎”而色变,是因为不了解肝炎病*传播渠道,怕和肝炎病人正面接触,不小心就会被传染上。那么,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乙肝病*和丙肝病*是通过血液传播(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等3条渠道发生的。正确认识肝炎,做到科学防治,就能有效遏止肝炎的传播。
肝炎血液传播是经输血和血制品、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传输。我国对广大献血员实施严格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抗体指标筛查,基本上从源头上杜绝了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肝炎的危害。至于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包括修足、纹身和穿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是肝病病*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性接触传播,与乙肝、丙肝感染者无保护性的性行为,特别是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病*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者的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另外,经输血和性接触传播途径,还容易同时合并感染乙肝、丙肝、梅*和艾滋病。
对于母婴传播,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前,乙肝病*以母婴传播比例较高,经由乙肝病*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染给新生儿。而现有规范的乙肝疫苗免疫规划、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及母婴阻断药物,已基本阻断了母婴传播的“通路”,让宝宝有了健康的保证。
林志刚提醒,乙肝病*、丙肝病*是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的。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如拥抱、握手、聚餐或者打喷嚏、咳嗽,以及无皮肤破损、无血液暴露等接触的情况,一般社交场合不会有什么问题,大家不必介意或者心生恐惧。
肝炎如何科学防治?
“预防非病*性肝炎,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平时不饮酒或适度饮酒,控制体重、健康运动、保持愉悦心情,不过量服用或乱用药物、保健品。同时要避免进食霉变、未煮熟、生冷食物等,并注意个人卫生。”林志刚建议。
远离病*性肝炎要“五早”,对病*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以防止流行。身体一旦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右上腹不适、尿*等表现,大多数患者在病*性肝炎急性期还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畏寒、鼻塞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果有此类症状,就提示肝脏已经受到了损伤,医院检查、治疗。
一旦确诊为病*型肝炎,需要及时报告,做好隔离,乙肝及丙肝患者还需要按照医嘱进行抗病*治疗。对于乙肝病*携带者,医院进行复查及病情评估,一旦出现乙肝发作需要尽快接受治疗。
“总体来说,肝炎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的疾病。相信通过科普疾病知识,能够进一步提升人们对肝炎的认知,增强患者战胜肝炎的信心,助力更多的人群远离肝炎的困扰。”林志刚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疫苗并非注射后就能“一劳永逸”,成年人注射乙肝疫苗后,每个人的抗体持续时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免疫功能差异很大。对于可能和乙肝病*携带者密切接触的人群,每隔3到5年要检测抗体是否衰减。另外,很多人对丙肝知晓率低,高危患者缺乏主动筛查意识,应加强对丙肝的筛查。
对于肝脏来说,乙肝仅仅是常见病症的一种。脂肪肝、酒精肝等多种肝病同样不可小觑,而且由于与生活习惯有关,更应引起注意。尤其是长期大量无节制地饮酒可能引起酒精肝。酒精肝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伴有代谢异常,血脂和尿酸升高等情况,做肝功能检查一旦发现肝脏肿大,就很可能是酒精肝惹的祸。如果长期不注意预防,可能导致肝硬化,直至肝癌。
林志刚提醒,而对于严重酗酒的人,可以通过减少饮酒量来戒酒,不可一次性彻底戒除,以防止引发戒断综合症。戒酒是治疗酒精肝的第一步,之后患者可以通过药物辅助治疗,并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