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肝内胆管癌的诊疗过程、改善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助力达成“健康中国”伟大目标,由樊嘉院士牵头,集结包括病理、影像、外科、内科等学科在内的国内众多肝胆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之肝内胆管癌诊疗共识》,以期提升国内肝内胆管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为广大肝内胆管癌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特此邀请海*医院沈锋教授为我们解读共识精彩内容。
沈锋教授
海*医院(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肝胆外科主任、临床研究院院长
海*专业技术少将、博士生导师
担任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理事
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秘书长
亚太肝脏外科发展委员会(APHAB)主席团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肝脏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委
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
全*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
《*家驷外科学》第八版副主编
在JClinOncol,JAMAOncol,Gut,JHepatol,Hepatology,LancetGastroenterolHepatol,JAMASurg,AnnSurg等刊物发表SCI论著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
长路漫漫,精准治疗仍需不断求索
沈锋教授十分强调肝内胆管癌的个体化治疗,其所带领的团队建立了国际上首个肝内胆管癌个体化预后评分体系,并用列线图作为个体化治疗决策工具,另外还开展了依据不同病因设计不同的肝内胆管手术方案的研究。沈锋教授表示,无论是良性疾病还是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是所有疾病的治疗方向。以往我们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个体化分期和个体化治疗,为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距离精准治疗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肝内胆管癌依据分期选择治疗,尽管我们进行了分期的优化,但实际上对于恶性肿瘤来说,按照生物学特性来选择治疗才是最优解,因此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研究。当然,依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来指导治疗选择存在难度,虽然biomarker包括肿瘤标志物等有很多,但能真正能够用来指导治疗的寥寥无几。此外,对于肝内胆管癌的机制研究,包括最近高强教授团队对于肝内胆管癌分子分型的多组学研究,也推进了该领域的进步,这些基础研究结果也将为我们未来的探索指引方向,因此在此版共识中亦有提及。
砥砺前行,早筛早诊迈出第一步
肝内胆管癌具有发病隐匿,易转移等特点,使得多数患者首诊即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目前相关的指南及共识普遍强调早筛的重要性,然而肝内胆管癌的早诊早筛并不简单。沈锋教授表示,肝内胆管癌的早诊早筛十分重要,然而过去该领域并未受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