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龚芷葳晔问仁医
人物介绍
邹奇飞,海军军医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
1.从医之路
江阴,历史名城,有“延陵古邑”和“春申旧封”之称。
出生于江苏江阴的邹奇飞,自小就立下了学医的志向。
年,邹奇飞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经过了各个科室的轮转,他发现,肝癌在国人中发病率高,手术难度大,治疗效果差,被称为“癌中之王”。看到很多病人饱受肝癌的折磨,他决心从事肝胆外科工作,为早日攻克肝癌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邹奇飞在硕士、博士的研究方向都是肝癌的外科治疗和抗复发治疗。博士期间,他师从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第二军医医院沈锋教授。沈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和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任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的理事、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理事、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位;获何梁何利奖科学和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等20余项科技奖励,先后被评为全军科技领军人才、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我肝胆外科生涯的突破是从东方肝胆开始的,沈老师是我的引路人”。
邹奇飞的手巧,这是他的同事和同学对他的最大的评价。医院刚参加工作时就初露头角。他回忆起自己第一台独立开展的外科手术,仍是记忆犹新。
“医院,第一台手术是一台急诊胆囊手术。我们南医来的学生,基本功都比较扎实,上级医生也很放心我一个人去做手术。我在实习的时候只是见过,自己没有亲手实践过,轮到自己上阵了,硬着头皮也要上啊,内心紧张得突突乱跳。上级医生看出了我的紧张,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放轻松,你行的!’。我定下心来,顺利拿下第一台主刀手术。”
这台小手术,用“拿下”形容,其实一点不夸张,符合当时邹奇飞的心情。凡事都有开端,邹奇飞说,如今遇到大手术,还是用“拿下”,只是时过境迁,“拿下”的难度、内容和心境,不可同日而语。
提到恩师沈锋教授,邹奇飞说,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渗透到了临床、科研的方方面面。“首先是科研,写论文时,老师强调治学要严谨,我写的文章,老师会逐字逐句为我纠正,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他从不敷衍了事,也养成了我凡事追求极致的风格;而在临床上,老师对病人展现出了极大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医院做的基本都是肝胆方面的大手术,手术较复杂,病人术后的恢复更是难测。遇到复杂疑难、凶险不测的病患,老师在术后,有时候甚至会一整天站在病人的床边,观察病人状态的变化,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追随恩师多年,邹奇飞的外科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肝胆外科医生。尽管如此,他的头脑清晰,从不莽撞冒险,这一点深得老师肯定。
“我碰到过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邹奇飞说道。
那是一台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手术在正常进行中,一切有条不紊。此刻,邹奇飞突然发现,在隐秘的角落藏着一颗“雷”——术中解剖和术前影像学不太一样,由于肿瘤已经侵犯到了肝脏的一支重要血管!是否要切断这根血管?邹奇飞的脑子飞快地转起来,手上不停顿,汗开始沁出额头。如果不加判断盲目切断血管,有可能安然无恙完整切除肿瘤,也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大出血或者肝功能衰竭。
“当时我始终举棋不定,还是决定请来经验更加丰富的老师来决策,最终,老师凭借精湛技艺,走钢丝一般把血管分开了,顺利地切除了肿瘤。术后,他赞扬了我的决定,因为外科手术每下一次刀都要慎之又慎,自己难以抉择时,就要虚心求教于临床经验更为丰富的上级医生。”
千钧一发之际,敢于下刀,需要勇气,而敢于控制自己,停下来,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未来已来
随着医学步入精准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新时代,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肝胆外科领域也在不断涌现新兴技术,走出属于自己的新步伐。
邹奇飞分享了一例精准个体化治疗的案例。
“那是一位女性患者,患胰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有了肝转移与淋巴结转移,实际上手术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我们给她做了一个淋巴结的活体组织检查,一方面明确病理,另一方面是做基因检测,用以测定对靶向药是否敏感。很幸运,结果发现,她对某种靶向药敏感,果断决定给她使用这种靶向药。大概5~6个疗程后,这位患者的肝脏与淋巴结的转移病灶都消失了。后续患者切除了胰腺尾部肿瘤,顺利康复。三年多过去了,她现在生活得非常好。这个病例启示了,外科医生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通过手术来彻底解决问题,而是要进行多学科联合,实现精准、个体化的治疗。”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与机器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是炙手可热的新兴项目。
谈及腹腔镜技术,邹奇飞是理性的,他指出了新技术的两面性。“有些外科手术已经能做到仅仅使用腹腔镜就能获得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这是喜闻乐见的发展。当然,业内对于利用腹腔镜进行胆囊癌、胆管癌的切除是否会促进肿瘤转移还存在较多争议。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研究的。”
医院引进了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邹奇飞也进行了相关操作的培训。对于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邹奇飞有自己的见解。
“AI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这是一个趋势。尤其在放射读片、病理分析等方面,AI会有很多优势。但是在手术操作方面,如果遇到解剖变异,或者大出血等紧急情况,人工智能会怎么处理?未来的相关创新,可能还是需要临床医生来引领。”
很多时候,医学技术的创新,都是来源于临床,并应用于临床,给正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带来希望的曙光。邹奇飞和他的团队在工作中创造了很多专利,其中,建立的肝癌细胞系主要帮助进行对肿瘤相关的小分子药物与抗体药物的筛查筛选。而一些实用新型的专利,直接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他的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结合到导师的研究成果中,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事实上,随着医学界科研能力的进步,大量前沿技术,比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正在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外科医生带来的挑战。
“我常常和内科医生开玩笑,说外科的工作马上就要被内科取代,你们用点药就能控制肿瘤了,那还需要我们还干什么?实际上,肝胆外科领域是进入到了一定的瓶颈期。肝脏任何部位的肿瘤,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并且,运用腔镜和机器人也逐步可以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我认为,比起拘泥于手术的高度,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