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胆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乳腺癌巨块型肝转移伴梗阻性黄疸,路在何方
TUhjnbcbe - 2021/3/12 11:27:00
病例概述

乳腺癌巨块型肝转移伴梗阻性*疸,四处寻医无果,面对绝望,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诊疗经历

患者彭女士,42岁,浙江省苍南县人。乳腺癌综合治疗3年发现肝转移2月余,*疸2周。

年7月,发现肝左叶占位(直径约6cm),在外院反复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后肿瘤不断增大,2周前出现*疸,在外院行PTCD术引流*疸,引流一周后,*疸下降不明显(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从/下降至/μmol/L)。显然,患者已经不适合进行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介入等积极的抗肿瘤治疗。

在多处寻医无果后,抱着一丝希望,患者于年9月2医院肝肿瘤内科夏景林教授,当天收入院。入院后,增强CT显示:肝左叶巨块型占位,大小约13×10cm,肿瘤包绕肝门区大血管,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肝转移,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μmol/L。

下一步治疗方案是继续等待*疸下降,还是再次PTCD/ERCP引流*疸,还是进行冷冻、微波、放疗、放射粒子植入、介入?

凭借多年治疗肿瘤压迫引起的梗阻性*疸的经验,夏景林教授团队于入院第二天为患者施行了介入治疗(即肝动脉栓塞化疗)。

由于乳腺癌肝转移肿瘤血供不丰富,常规的碘油栓塞或载药微球一般来说效果不好。因而,在碘油栓塞后,进一步用其他栓塞材料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复造影见病灶供血动脉基本闭塞。

介入后第6天,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降至99.8/89.7μmol/L,病人一般情况明显改善,顺利出院!介入后3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降至62.3/52.4μmol/L,上腹部增强CT示肝内大片低密度灶伴弥漫碘油沉积灶,肝肿瘤长径已缩小0.6cm。病人食欲、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介入后5周,患者来门诊复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患者开心的像个孩子,她十分激动地对夏教授说:“这是上帝的安排,让我遇到您。医院,数名专家都认定我这种情况已经没有希望了,也就是说5周以前没有医生说我可以接受介入治疗。是您救了我的命,非常感激您!”

夏教授点评1

乳腺癌肝转移,且表现为肿瘤单发、伴有梗阻性*疸者,临床上十分罕见。且此例患者经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失败。肿瘤紧紧包绕肝门重要血管,且患者一般情况差,手术切除显然不可能。因而,医院数位专家均告知患者没有好的治疗方案。

2

肿瘤压迫引起梗阻性*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最高/μmol/L),胆汁引流后*疸下降不明显。下一步治疗方案是:继续等待*疸下降,还是进行积极的抗肿瘤治疗。按照目前的诊疗常规,一般主张在总胆红素下降到51μmol/L以下再进行介入治疗。但这样做最大的弊端在于,治疗*疸只是治“标”,并没有治疗肿瘤,而肿瘤才是引起*疸的根本原因,肿瘤是“本”,*疸是“标”。先治标再治本的方法尽管符合诊疗常规,但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病人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患者在*疸降到理想的范围之前,就出现肿瘤进展、*疸进一步加深而危及生命。我们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变先治标为先治本,或治标的同时加以治本。思路的转变,带来了好的治疗效果。

3

乳腺癌肝转移大多属少血供,常规的碘油栓塞或载药微球效果不佳。本例患者在化疗、碘油栓塞的基础上,加上其他材料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取得良好疗效。介入后5周,肿瘤缩小、*疸降至正常。

4

对于梗阻性*疸或伴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化疗药物剂量应减少到正常剂量的50%以下。

图为夏医生与患者门诊复诊时合影

摄于-10-9

本期案例结束

▼往期回顾▼病例(一)——罕见产后巨大肝肿瘤患者成功获救

病例(二)——肝癌介入治疗九年四个月,高大开朗的退伍*人依然可以登长城

夏景林教授

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委书记;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擅长各种肝肿瘤(包括转移性肝癌)的诊疗,对临床情况复杂之肝癌的介入治疗及综合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如:伴有右心房癌、门脉癌栓、下腔癌栓、严重肝硬化、*疸、腹水、肝功能不良及合并内科疾病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乳腺癌巨块型肝转移伴梗阻性黄疸,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