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记者王嘉译
有一种肿瘤消融术避开了传统消融技术的弊端(治疗、麻醉时间长,肿瘤毁损不彻底,肿瘤周围重要组织结构损伤,并发症较多等),该技术利用消融仪器在细胞的外围施加高强度脉冲电场,适度的电脉冲可使细胞膜产生“纳米级”不可逆电穿孔(IRE),细胞膜通透性明显增加,细胞液外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就是纳米刀消融术。
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李晓勇教授对纳米刀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消融探针释放微秒级高压脉冲,击破肿瘤细胞膜形成纳米级不可逆电穿孔,使原来完整的肿瘤细胞遭到破坏,起到“灭活”的作用,而后由免疫细胞吞噬肿瘤细胞凋亡后产生的碎片。
李晓勇教授在查房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肿瘤灭活法”不仅适合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特殊部位难治性肝癌,还适合IV型及部分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无法耐受或不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
1肝门部位置特殊如人体“立交桥”
之所以提及肝门部胆管癌,是因为这个部位往往被比喻为人体的“立交桥”。以肝脏第一肝门作为中心,由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神经及淋巴管组成肝门部的出入枢纽,各种管道“四通八达”。尤其是在肝门横沟这一狭窄的通道里,分布着多种进出肝脏的重要管道。管道之间的间隙极薄,堪比一层保鲜膜。大大小小的管道又层层分级,形成人体多层、复杂、精密的立体结构。
而胆管作为“立交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堵塞,便会出现梗阻性*疸,若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引发肝衰竭,危及生命。
李晓勇教授表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根治性手术将肿瘤及患病部位切除,这样一来,可以打通胆汁流向外界的通道,大大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种种原因,肿瘤在发现时已侵犯了血管主干,并在肝内广泛转移,导致患者最终丧失了手术机会。
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单纯肝移植、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器官簇移植等诸多治疗方式,都未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在这样的治疗现状下,针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疾病特点,尤其是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困境,李晓勇教授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经过多学科联合,逐渐形成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的新思路、新理念——年,在河南省内率先开展肝门部胆管癌的纳米刀消融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结合病情变化不断思考、持续改进、锐意创新,从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以纳米刀消融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治疗理念与体系。
2肝门部胆管癌导致重度*疸纳米刀“出手相救”
李晓勇告诉记者,前不久,55岁的张先生就得益于纳米刀的“出手相救”。
一开始,张先生受到身体异常状况的折磨,出现了重度*疸、浑身瘙痒、小便呈酱*色、大便呈陶土色,还伴随腹痛、腹胀、恶心、发烧等症状。
李晓勇教授接诊后,根据CT及MRI结果考虑:左肝管及肝总管会合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3mm×25mm,胆红素高达.7μmol/L(正常为1.7~17.1μmol/L),为重度梗阻性*疸,初步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
进一步了解后,张先生得知肿瘤竟长在了如此“凶险”的部位,不仅位置较高,还包绕了肝门部血管,肝功能Child评分为C级(手术风险大,预后最差,1~2年存活率为45%~35%),基础体质差,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这样的结果让张先生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李晓勇教授并没有放弃救治,积极组织全科会诊,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耐心地讲解,拟先行PTCD手术(经皮穿肝内胆管引流术)减轻重度*疸,使肝功能得以恢复,为纳米刀消融术创造条件。
在征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开始做手术前准备。李晓勇教授带领团队为张先生在全麻醉状态下行“胆管癌纳米刀消融术、T形管引流术”。在术中超声引导下,李晓勇教授依据电脑程序规划、设计布针路线,将多根电极针精准植入肿瘤组织。伴随着电击的开始,伏高压脉冲瞬间贯穿病灶,将癌细胞灭活。术后在主管医师张永及宋伟华护士长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张先生顺利出院。
三个月后,医院复诊。据其描述,他的身体逐渐发生着变化:*疸消退,饮食较之前明显好转,大小便也恢复正常,体重较之前增加5公斤。他的CT及T形管造影显示:肿瘤消失,胆管通畅。
3*疸要分型避免走错科
大多数“*人”会出现皮肤*染、瘙痒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疸会加深,尿、痰、泪液及汗液也逐渐被*染。
*疸是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的结果,一般来说,正常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若总胆红素的浓度为正常上限的2倍,即34.2μmol/L时,*疸的症状便会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胆红素指标在17.1μmol/L~34.2μmol/L时,患者皮肤并没有被*染,即隐性*疸。
李晓勇教授表示,出现*疸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新生儿时期*疸以及由内科或外科疾病导致的*染现象。由于新生儿的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致使胆红素的转运代谢功能不足,从而使胆红素大量积聚,出现肉眼可见的*疸。内科方面大多与各类肝病、血液系统疾病或是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而外科方面则与*疸或与炎症(胆囊炎、胆管炎)、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肿瘤有关。
不少患者只看见了“*”,却没有意识到“*”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疾病,这些疾病需要到哪个科室去看,于是便出现了不少因跑错科室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惨痛教训。李晓勇教授建议,不同的*疸要去不同的科室,避免走错科室,耽误就诊时机,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期。
专家介绍李晓勇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现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外科ERAS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李晓勇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年在省内率先开展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年在省内率先引进精准肝脏切除技术,年在省内率先引进开展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纳米刀消融治疗。熟练开展复杂肝癌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普通外科高难度复杂手术,对原发性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肝内外胆管结石、门静脉高压症、布加综合征等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科室目前承担原国家卫计委科研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3项。
想要了解最新鲜、最及时的医疗资讯
想要咨询医疗行业*策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