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安徽天长:建立基层医共体”为题的单条新闻报道了安徽省天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组建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的经验做法。在上周的人民日报中,也有对“天长模式”的专门报道,那么,天长医改到底改了些什么?
有人说,大医院无异于基层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梦魇”——医院的“虹吸”效应下,不仅邻近地区的患者“舍小求大”“舍近求远”,而且医生也纷纷出走,因此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大医院就像一棵大树,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天长,距离江苏省省会南京不到一小时车程,此前正是一株“大树下的小草”。不过,短短数年间,天长的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2%,还成功吸引周边患者前来就医,得到了国家卫计委、世界银行行长、医改专家的“点赞”,一跃成为医改“宠儿”。
2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天长医改
01医共体“掌勺”,顶住“虹吸”压力
在年医院改革试点时,天长患者严重外流,20%的县外就诊患者用掉了35%的医保,医保资金变得捉襟见肘。
“群众就医永远是就高不就低,因此当地医疗条件必须与经济水平相适应。天长的老百姓收入接近于临近的江苏水平,而医疗机构发展却一直按照安徽标准‘低配’,满足不了当地居民的需求。”天长市卫计委主任杨辅仁说。
在年被确立为医院改革试点后,天长确立了提质控费、优化服务的改革方向。年,安徽省推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医院改革“升级”为县域内医疗改革。医院、医院为牵头单位,组成3个医疗服务共同体,串联起14个乡镇卫生院、个卫生室以及2个社区服务中心。
“医院抢患者,都想把自家的业务量做上去,各家医疗机构各自‘伸勺子’,想从医保这口‘锅’里能多捞一点是一点。改革之后,医保和公卫资金提前预付给医共体,年度结余资金归医共体成员单位分配,掌勺的是‘医共体’,因此能省一点是一点。大家齐心协力把患者留在市域内,做大‘医保’这口锅。”医院院长许长松说。
在这种框架下,天长的县、乡、村逐渐形成了分工明晰、配合默契的利益共同体:医院作为医共体龙头单位,通过下派骨干医生、建立师徒关系等办法加强对基层卫生院和村医业务的指导帮扶,乡镇卫生院也尽力收治小病患者,而村医负责健康管理和导诊,指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做到尽量不生病,一旦出现轻医院。
协同发展的医医院的“虹吸”,患者开始逐渐回流,医保资金也开始结余。天长市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朱宗智介绍,年天长市市域内就诊率达到了92.8%。
02医疗“接轨”,变劣势为优势
“医院想留住患者,不是靠控费,而是靠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作为一名30多年战斗在临床一线的肝胆外科专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疗水平,而医疗水平的关键是人才。
天长医院一方面密切联系南京、医院,将专家请进来,一方面又将年医院学习,积极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天长医院还购入3.0T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引入精准放疗等高端技术,做到医疗硬件、医院接轨。
在医疗水平“追平”医院后,“性价比”优势开始凸显。
“我们测算过,同病种、病情轻重差不多的患者,在南京的就诊费用大概是在天长的4倍。如阑尾炎手术,医院的费用是元,门槛费元;南京则是1.5万元,门槛费元。在医保基金分别按照70%、40%的比例报销后,患者自付分别为元、1万元。”朱宗智说。如此一来,不仅本地患者回流,甚至有江苏金湖、六合等地患者来到天长看病,出现反“虹吸”势头。
天长的劣势正在变成其吸引人才的优势——医院血管外科医生、年硕士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的祝慧敏说,医院,但是进修机会非常多,也能经常得到南京、上海等地大专家的指点。在祝慧敏看来,天长最吸引年轻医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职业成长有空间,二是薪酬待遇中等偏上,三是靠近南京,经济繁荣,生活方便,但生活成本低廉,特别是房价比南京等地低很多,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在乐业的同时,更能安居。
03敢担风险,改革需要“尖兵”
“天长的医改是闯出来的。”天长市委书记、医改领导小组组长金维加评论说。
作为医改先锋的安徽省,其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一直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