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在15%左右,国外的发病率在10%左右。胆结石的发病,跟以下几种原因有很大的关联。
1.不吃早饭
经常不吃早饭尤其是年轻群体中,这个比例很大,不吃早饭胆酸的含量会减少,如此一来有利于胆汁的浓缩,由此便会形成结石。
2.爱吃甜食
吃甜的群体,胆固醇会摄入多,这会导致胆固醇结石的产生,而且吃甜又会促使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胆固醇更容易沉积。
3.爱吃肉
如今生活好了,有的人一点菜都不吃就喜欢吃肉,这就会导致脂肪增多,而脂肪的增加,也会给胆固醇结石的生成创造便利条件。
4.盲目的吃素
有的人吃肉,有的人为了减肥则长期盲目吃素,这打破了膳食结构的平衡,同样会导致结石的生成。
5.肥胖
生活条件改善,肥胖成为一种趋势,如果体重超过了正常标准的15%,那么胆结石的发病率就会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5倍。20岁到30岁的女性肥胖群体,胆结石的发病率比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患胆结石的几率也比正常群体高出40%,因为肥胖者脂肪和胆固醇升高,胆结石容易形成。
6.不运动
运动量少会影响到消化系统,进一步导致胆囊的功能降低,胆汁就容易停留淤积难以排泄,进而导致胆固醇的沉积而形成结石。
所以综合来看,胆结石的生成,跟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能改善少运动和多吃肉等毛病,那么胆结石的发生就只是时间问题。
近些年来,胆石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我国成年人大概为10%,尤其在20~4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胆结石病有一个特点是“重女轻男”,中年妇女发病率高达15%,有统计显示,妇女胆结石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
▼▼▼
胆囊结石有哪些症状?无症状结石
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的胆结石,称为无症状(静止期)结石。
有症状结石
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也会因结石大小、存在部位、是否梗阻、有无炎症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胆囊结石在刚形成不伴炎症时,一般没什么明显的症状,或者只有轻度消化道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
胆绞痛:较小的胆囊结石可排入胆囊管、胆总管,有可能引起胆绞痛。常常会因为吃高脂食物诱发,呈阵发性,向肩背放射。
感染中*症状:寒战高热、中*性休克,或胆囊坏疽、穿孔。
不可忽视的诱发原因1.高脂肪饮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备品,许多人仍然认为多吃肉能补充营养,能让身体长得更棒。都市里的人们经常在外就餐,为了追求口味与色香,厨师们往往在做菜时加了大量的油,各种宴会中肉类食品越来越多,蔬菜则逐渐减少。这种不均衡的饮食结构会使人体胆汁中的化学成分比例发生失调,致使胆汁中某种成分增多或减少,为胆石症的发生埋下隐患。
2.不吃早饭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上班族早上起来就直奔办公室,早饭只好和中饭一起吃了。其实胆囊中的胆汁在经过一夜的浓缩聚集后,在早晨是胆汁浓度最高的时候,此时若没有进食,则容易使胆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浓度过高而析出,形成结石。
3.激素
本病在成年女性中常见,特别是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男女比例为1﹕3,这与雌激素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有关。
4.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分泌运输胆汁的功能下降,使胆汁容易沉积形成结石。老年人发生胆石症往往症状严重,病情危急,极易并发心脏疾病。
胆囊结石有哪些危害?胆囊结石会继发胆囊炎、胆管炎、梗阻性*疸、胆囊积液、胆管结石、胰腺炎、胆囊癌等并发症。
很多患胆囊结石的朋友都深有体会,过一段时间去复查,发现结石越来越大了,没错,这就相当于“滚雪球效应”,结石有了核心以后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结石反复摩擦胆囊壁,时间长后,胆囊壁可能出现病理改变。
研究证实,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较密切的关系,胆囊结石时间越长,胆囊结石越大,胆囊癌发生的概率越高。
怎样预防胆囊结石?1.按时三餐
每天三餐一餐都不能少,按时吃饭,不论吃多吃少,吃好吃坏,都可以稀释消化液,防止胆汁因浓度过高而沉积出胆石,不仅对肝胆有好处,对整个消化道都有好处。
2.多吃谷类蔬菜少吃肉
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每餐中蔬菜与谷类的比例约1﹕1,肉类与谷类的比例约1﹕3。不同种类的肉类之间,其脂肪与蛋白质的含量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说鱼肉优于禽肉,而禽肉优于畜肉,这就是俗话说的:“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
3.生命在于运动
不论有多忙,每日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来进行运动。如果没有时间专门去参加运动,那就走路吧,快步走是一项简单、容易、安全的运动。
若需要调理有专业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