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及肿瘤致死病因,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本共识中“原发性肝癌”仅指HCC。
HCC预防的目的是识别和消除促进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本共识采用如下分级概念(图1)。
图1HCC的三级预防目标人群及措施
HCC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HCC病因构成以慢性HBV感染为主,约占86%;其他病因包括慢性HCV感染,长期过量饮酒所致酒精性肝病(ALD)、NAFLD及伴发T2DM、长期食用*曲霉*素污染的食品等。
HCC的危险人群
HCC的发生发展与持续肝脏炎症、修复与纤维组织增生以及肝细胞异常增生有关。目前欧美各国关于肝癌诊治指南中,对HCC高危人群的定义存在差异,本共识结合我国HCC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及循证医学证据,按HCC发生的风险等级,将危险人群进行了分层,据此建立相应的监测方案。
低危人群:年龄<30岁,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肝病的早期及稳定期,无明显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包括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免疫控制期、单纯性脂肪肝,及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等良性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
中危人群:年龄>30岁的CHB患者(无肝癌家族史,无长期酗酒、吸烟、明确接触致癌*物史、无合并糖尿病或肥胖者),CHC、ALD、NASH、自身免疫性肝病或Wilson病等慢性肝病活动期的患者。
高危人群:具有下列任何1项
①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包括HBV感染、HCV感染、ALD、NAFLD、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Wilson病等疾病导致的肝硬化患者;
②年龄≥30岁的CHB患者有肝癌家族史,或长期酗酒、吸烟、明确接触致癌*物史、合并糖尿病或肥胖。
极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伴有下列1项或多项
①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疑似癌前病变或非典型占位性病变;
②血清AFP≥20ng/ml,伴或不伴DCP≥40mAU/ml及/或AFP-L3≥15%;
③影像学或肝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脏异型增生结节。
原发性肝癌的二级预防措施
早期筛查与诊断
根据HCC血清标志物水平、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与监测HCC发生及分期,必要时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确定结节性质、分化程度、基因表达情况等。
血清标志物
①AFP
②DCP/PIVKA-Ⅱ
③AFP-L3
④其他标志物:糖类抗原与AFP、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率。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HCC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腹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及PET/CT等。不同影像学方法对于评估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各自的优劣势(图2)。CT和MRI常用于超声初筛异常时的确诊检查。
图2肝脏再生结节、异型增生结节及HCC的影像学特征示意图
腹部常规超声
腹部超声检查易于开展、操作简便、无创、可反复多次使用,是最常用的HCC筛查和检测手段,对直径>2cm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灵敏度较高,其灵敏度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增加。超声对临床各期HCC的诊断总体灵敏度约为84%,但对早期HCC的灵敏度32%~63%,特异度为91%~95%,联合AFP后灵敏度可增至70%。
肝脏CEUS
CEUS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动脉相均匀或不均匀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为低回声甚至无回声。Gaiani等报道,CEUS的HCC诊断率约为91.3%。另有学者报道,CEUS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3%、%和98.1%,诊断早期HCC的灵敏度为80%~94%,特异度为82%~98%,诊断小肝癌(≤2cm)灵敏度为63%~70%,特异度为89%~93%。
肝脏CT
CT平扫可发现直径>1cm实性肿瘤。HCC典型CT征象:平扫较正常肝脏密度低,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随造影剂流出密度快速降低,门静脉期和/或平衡期肿瘤强化低于肝实质,即“快速流入、快速洗出”特征。增强CT诊断HCC灵敏度为66%~79%,特异度90%~94%。
肝脏MRI
HCCMRI典型表现:长Tl长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造影剂迅速廓清呈等信号或低信号,部分患者可见肿瘤周边假包膜影像,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为高信号病灶。
PET及PET/CT
PET/CT同时获得PET功能代谢图像和CT解剖图像,优势互补,能更准确地对病灶定位与定性。但由于肝脏本身代谢活跃,PET/CT诊断肝癌灵敏度仅55%,不推荐作为HCC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方法,可用于评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的情况。
DSA
DSA对肝内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意义,可显示肝肿瘤染色及血管情况,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及血供情况,为肝肿瘤与重要血管解剖关系、血管解剖变异、门静脉浸润提供准确而客观的信息。
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适用于缺乏典型影像学特征的肝内结节,有助于明确病灶性质、鉴别局灶增生性结节等良性增生性病变与早期HCC,并可明确其分子表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肝硬度及储备功能评估
HCC风险因素评估是早期发现和预测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疾病进展程度、肝储备功能、有无合并其它疾病、免疫状态等均与HCC的发生有关,每3~6个月监测血常规、肝生化指标、血脂及血糖水平、凝血功能及肝纤维化进展情况。
完
说明:本文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早读|膀胱癌“三部曲”,新疗法、新格局!早读|分享: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磁共振知识!早读|靶向治疗VS免疫治疗,这场battle谁才是赢家?春季特惠活动火热进行中
肿瘤内科会员原价元/年
春季特惠仅需9元/年
↓↓↓
点击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