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胆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60年代毕业后,这位兰大人回村为乡亲办起
TUhjnbcbe - 2022/10/12 21:23:00
北京痤疮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311/8736666.html

人物简介

张鸿谋,男,汉族,中共*员,年9月生于甘肃武山马力镇余寨村。中华名老中医、中华武林百杰之一,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爱因斯坦科技发明奖获得者。年毕业于原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医院*支部书记、副院长,县*协常委,天水市*协委员等;现任武山中西医研究所所长,武山县武术协会主席。兼任国际武道联合会总顾问,中国兰州通备武学发展研究会总顾问,《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编委等职务。年1月9日,张鸿谋先生病逝于家乡武山县,享年82岁。

经刘德山先生推荐,笔者于兰州市醉仙楼酒店客房,采访了级医学校友张鸿谋先生。年届80岁的张先生,一口武山话,好多地方听不太懂。但他精神矍铄,性格开朗,面带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言谈亲切而感人。他深深感念母校培养和老师教诲的谦恭姿态溢于言表,让我很难把他与中华名老中医、中华武林百杰联在一起。

兰大之约

张鸿谋从小在武山农村长大,世代是农民,家境非常困难。村上的人生病后,没条件看病,既没有大夫,也没有钱请大夫,在他4岁的时候,37岁的母亲病重,眼睁睁看着她离世。这种惨不忍睹的场面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从此心里藏了个很大的抱负:“长大了一定要当个医生”。因为有这个抱负,读书非常刻苦认真。父亲不识字,也没有其他的教育方法,只是天天在他耳边念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告诫他:“我因为没有念过书,什么都不会,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每天牢记着父亲教诲:“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头悬梁,锥刺骨”,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兰州医学院。

年考大学,他以全省排37名的优异成绩,报考了兰州医学院医疗系。“我考上了,从小立下的志愿实现了,全家人都很高兴”。

张先生说:那时候家境困难,学校也困难。上学时我们吃的是洋槐树叶子、窝窝头、豆饼面,生活相当艰苦。但是,再艰难也很高兴啊,我们考上了医学院,理想实现了,那个精神状态,就是什么都不想,只觉得,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一到学校,到处都很新鲜,就像进了天堂一样。报完名高兴的不知道干啥,几个农村娃一起到盘旋路饭馆去吃饭,尝一尝元宵吧,元宵端上来,就一下把一勺放进嘴里,结果嘴都烧烂了;因为在此之前,谁都没听说过元宵。这也就成为一段故事和经历。现在回忆起来都很亲切,记忆犹新。

来学校,看到学校的面貌和相关介绍,才知道兰州医学院并不一般,教授都很有名,“在我们的心里面,当时最有名的教授有马富廷、朱子清、杨英福、许自诚、刘德山、侯家冀、王院长等。感觉我们能在这全国有名的老师跟前学习,是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我们这一级是文革前的最后一级。所以我们也很自豪,学习上一点都没有耽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在校学习了5年”。

师恩难忘

张先生回忆说:那时候的师生感情很深,在我们的心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很深,对老师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在校园里或任何地方碰见老师,都会向老师行礼、给老师让路、帮老师拿东西,不敢和老师一起走或超过老师,孝敬老师胜于孝敬父母。我们这一级最特殊的就是中西医结合,在西医的基础上原原本本、正正规规,系统化地学习了中医。讲课老师都是最有名的中医。有卫生厅的柯与参讲感冒和胃病,有许自诚、刘德山、刘宝厚、刘星元、薛镇西、李树侃、邝华骏、杨荫福等老师。这些授课老师都是各方面的权威,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使我们打下好的基础,50多年了,受用一生。当时兰州医学院的水平不亚于其他名校,主要就是西医的底子好,中医的底子则更好。他们把一生最宝贵的东西都传授给了我们。虽然当时各方面条件差,但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因为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学校,才有我们的今天。

到毕业分配的时候,张鸿谋牢记着家乡群众“没人看病、没钱看病”的状况,牢记着从小立下的要改变农村医疗状况的志向,坚决要求回到家乡,“我是农村来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人很可怜,我还是回到农村去”。县上也需要人,要把他留在县上,他向县委提了12次申请,还走后门求人,才被允许回到农村,到马力卫生院工作。

他要办一个看病不要钱的机构。此想法得到乡镇领导支持,从上班第一天开始,走遍辖地选了一个条件相对较好的高家山大队,发动群众,60几户人家,晚上和大家忆苦思甜:我现在要办个看病不要钱医疗站,只要大家出去劳动时捡些中草药材回来,我就给你们换成西药。三年办了个医疗站,当地书记三次到北京开会,每次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的医疗站。后来广播上把这个称为“合作医疗”,我们就是全国最早的“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办起来以后不多久,医学院的老师下乡“锻炼”,被分配到漳县最偏僻、最高山上的一个很贫困的村子,生活异常艰苦,顿顿吃的是杨麦面的面片。听到这个消息,他第二天赶去看望。他说:来的都是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中医是许自诚,肿瘤是王田,内科是周景峰,外科是严焱,超声科是陈化民,总共7人。我就想方设法,征得当地的村支书引书记同意,把这些老师接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我所在的马力镇卫生院。老师们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制作了手术床,开始接诊,脑系科、外科、肿瘤科、妇产科,妇产科结扎最先就是从马力卫生院开始的。从门诊、出诊到做手术,不到三个月,给马力卫生院创收三万多元,陇西、甘谷、漳县、通渭等附近的病人都到马力去看病。既受当地群众欢迎,又改善了老师们的生活工作条件,老师们都非常高兴,无论再忙再累、也无论白天黑夜,晴天还是雨天,老师们都会接诊,都要给病人治病。

名老中医

张先生从医50年多来,长期奋战在武山农村医疗第一线,由于技术高超,热心服务,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张大夫”名号在武山妇孺皆知。先生热爱医学事业,几十年如一日,诊疗病患者数十万人次。先后发表了60余篇医学研究论文,其中有6篇荣获全国优秀论文奖。出版了《活人金丹济世妙方》、《活人金丹针灸秘要》等专著6部;年获得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年获得了“天水市拔尖人才”,“天水市优秀*务工作者”,“优秀*协委员”等称号。

医院工作时,因为当地生活困难,肠梗阻比较普遍,比阑尾炎还多。张鸿谋利用当地的甘草、萝卜、芒硝等这些土特产,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研究,用这三样草药就治好肠梗阻,并撰写出“硝菔甘草通结汤对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的论文,在沈阳召开的全国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论文研讨会上,被评为第一名获“一等奖”;后来,在美国召开的爱因斯坦第二届科学技术产品研讨会上,再次获得了“国际金奖”。年,他曾应原苏联红十字会邀请到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讲授传统医学和通备武学六个月,诊治了数百名患者,受到苏联各界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苏联电视台、莫斯科真理报等主流媒体还做了专题报道。此后,又分别在年、年应俄罗斯残疾人协会和俄罗斯奥委会的邀请,赴俄罗斯讲授中医学和通备武学各三个月,依然是很受欢迎。

年,中国和韩国建交后,国家组织中国医学代表团赴韩国访问讲学,全国范围挑选了8名专家,张鸿谋成为其中之一。他自己也很激动,回国后写下了“脚蹬彩云手扳天,八仙驾雾赴南韩。中韩首届研讨会,岐*金桥谱新篇”诗句。那次出访韩国还建立了“中韩东方医学研究发展中心”,他们都是研究中心的成员,受到韩方的高度评价。

年至今,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患者和武学爱好者慕名来到武山看病、学武,有效提升了武山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年张鸿谋退休后,继续一边看病,诊治患者;一边做一些常见病研究,获得治疗胃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病症的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三项专利已被甘肃省药监局批准转化为甘肃省院内制剂,医院广泛使用。由于这三项专利制剂经济实惠,疗效好,深受患者的欢迎。张鸿谋于年被中华医学会授予“中国名老中医”的称号,年被香港科学院授予“荣誉医学博士”,年获得“爱因斯坦科技发明奖”。

结缘武术

张先生自幼酷爱武术,曾在家父的严格指导下,习练家传武艺,为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深厚武功技艺奠定了基础。年师从通备武学一代宗师马凤图及马氏四杰,系统学习通备武学思想技艺和中医理论实践。由于天资聪慧,悟性极佳,品德高尚,勇力过人,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尽得通备武学精髓,成为通备武学之翘楚。

年,世界武林比赛大会在云南玉溪举行,张鸿谋参加比赛,表演了“西北鞭杆”,“让世界武术家开了眼”,都说西北的鞭杆好。有个原国家武术队教练,现是新加坡国家级武术教练周树生,他也练了鞭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他和张鸿谋同场表演,看了张鸿谋的表演,他就怯场了。国家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张山现场观看,赞不绝口。中国武协副主席、成都体育学院教授习云太先生更是激动不已,当晚写了一幅“武术世家”字画,第二天赠送给张鸿谋先生,并说:“您是真正的武术家、医学家,文武兼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那届世界武林大会上,张鸿谋被评为“武林泰斗”。张鸿谋说:我学会鞭杆以后天天练,不间断。这次是世界性的武术比赛,就想着展示一下咱们通备武学的精华。表演了一次就变成了“武林泰斗”。我去参加的时候,没人认识我,表演完以后,就都认识我了。这次大会是由国际武道联盟举办,它的总部在美国,当时张山院长也评上了,他是武协领导,一辈子研究武术。

马颖达老师是张鸿谋的磕头师傅,马爷(马凤图是马颖达的父亲)是张鸿谋的人生导师、中医老师。追随马爷老师学武术的人很多,但学医的很少。马爷医院的大夫,一辈子钻研医学、武术、书法。马爷四个儿子都练武,老四马明达(曾为兰大历史系教授)年龄比张鸿谋还小。张鸿谋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但是从感情上来说是兄弟,既是老师,又是兄弟”。

武林百杰

张鸿谋教子有方,六个子女,大多从事武学、医学和教育工作,个个出类拔萃,文武双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就突出。老大张玉武是医生,在家行医。老二张飞鹏,大学教授,十余次在国外讲学,多次给法国总统卫队授课,是唯一一位在体育界受过“法国总统勋章”的中国人。老三张飞虎,大学教授,甘肃警界首席警训教官,甘肃省十大教学名师。老四是公务员,老五是外科医生,跟随父亲从事医疗事业。女儿张含亮,大学讲师,武术专业研究生,年应邀参加在法国巴黎“世界武术节”,与哥哥张飞鹏一起,展示的通备武学大型节目,“运动的艺术,力量的智慧”获得本次“世界武术节比赛”的第一名。

说起对子女的教育,张鸿谋说:他们生下从开始站立走路的时候就开始习武。他们都是通备武学,理像汇通,体用具备,通神达化,备万贯一,就是通备,举一反三,一通百通。也就是说,通文备武,文武双全,文人要有武备,武人要有文备。孔子是文人也是武人,列宁是文人也是武人,马克思是文人,也是欧洲击剑冠*。所以,要求家人文武双全。“我们家走通备路,马爷马凤图是通备路的祖师。家里不管男女大家都要练。飞鹏七岁开始,连着七年蝉联全省冠*,是天水市第一个拿全国冠*的人。现在飞虎是世界冠*,紧接着是总教练,他们两个都是正教授。孙子也是世界冠*。老伴80岁了也能练武。我还在老年大学教武术、医学和医疗保健,老人也都能练。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通备使我们身心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一代更胜一代,人人走向既健康又有文化有武术的道路”。年香港办了个世界国术大会,张鸿谋带一家人去参赛,结果16枚金牌都被他们一家子拿走了。

孙子张震在兰州安宁区办了一个兰州通备武学培训中心,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兰州通备武学发展研究会成立后,通备宗师马令达、马明达宗师任研究会总顾问,研究会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4个基地,在全国范围影响越来越大。中央电视台专门来兰州拍摄,制作专题片,全国就选这一家。

年大学毕业后,张鸿谋回到桑梓,服务家乡,倡导一人练能强身,全家练能强族,举国练能强国的武学思想,利用空余时间,在武山传承普及通备武学,渐渐地武山武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还培养的一大批学生,多次在国内外武术比赛中夺冠。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张鸿谋提出了要“把武山县打造成武术之乡”的想法,年正式向武山县*协会议提案,得到县委、县*府的重视和支持,经过全县人民多年共同努力,武山县于年被原国家体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西北唯一一家,实现了他的梦想。年他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华武林百杰”称号。

在张先生的引领下,他的五个儿子和学生们自觉地担负起传承创新与推广优秀武学文化的重任,走出国门,传经送宝,先后28次出访讲授通备武学文化,努力践行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近年来,他倡导的通备武学继续立足于兰州,辐射于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将中华传统武学的种子洒向世界各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现今,在欧、亚、非、美洲的30多个国家活跃着通备武学的身影,成为引人注目的武学文化传播现象。

张鸿谋在年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会上表演大枪术,一招一式,稳重大气,拦、拿、扎枪,迅疾勇猛,恰似蛟龙入海,令人惊叹!70多岁的老人一手能把数十斤重的长枪,抖擞的像面条一样,不愧为一代武术大家!

来源|“萃英记忆工程”

采访|王秋林

编辑|王欣怡责任编辑|梁聪聪

主编|尚亚玲

1
查看完整版本: 60年代毕业后,这位兰大人回村为乡亲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