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尤其是平时大吃大喝、过度肥胖的人群很容易患病。病人吃的稍微油腻点儿肚子就会疼得痛不欲生,所以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胆囊炎的相关知识,掌握胆囊炎患者如何进行日常的饮食护理,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
第一,什么是胆囊炎呢?
胆囊炎顾名思义就是胆囊部位有炎症了,一般炎症是由细菌感染或胆囊结石、胆汁淤滞导致胆囊管梗阻引起,按照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细菌感染或嵌顿的结石损伤胆囊黏膜,病变引起黏膜的充血、渗出、水肿等一系列炎症反应。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如果及时治疗,炎症消退后胆囊即可恢复正常。但是如果胆囊的炎症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则成为慢性的胆囊炎,胆囊壁出现纤维化瘢痕、胆囊萎缩、囊内压增加,病情严重的话可能会并发胆囊缺血、穿孔,对病人的危害较大。
第二,胆囊炎是如何引起的呢?
临床上根据病因将胆囊炎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前者由胆囊结石导致胆道梗阻引起,而后者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为胆道感染引起炎症。
研究表明,90%以上的胆囊炎患者都合并有胆囊结石。结石损伤胆囊的黏膜引起胆囊肿大和炎性渗出。此外,胆囊内结石会堵塞胆囊管,导致胆囊分泌出的胆汁没法排出,胆汁淤滞引发胆囊黏膜的炎症,即为结石性胆囊炎。
而非结石性胆囊炎主要为细菌感染引起,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通过胆道逆行进入胆囊造成感染,出现炎症反应。患了胆囊炎之后会有右上腹的压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可放射到病人的右肩膀、肩胛或背部。
第三、得了胆囊炎之后如何治疗?
由于胆囊炎非常容易出现胆囊的坏疽、穿孔,甚至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所以一旦确诊,符合手术适应症的话就应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病人如果病情不太严重,可先通过抗感染、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的方法缓解胆囊炎症状,同时适当服用消炎利胆的药物,比如疏肝利胆汤,待病情稳定后考虑择期手术。
如果胆囊炎病人病情发展迅速,经非手术治疗病情持续加重的话,应尽早施行手术。通常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胆囊造口术,通过切除胆囊达到根除病灶、解除阻塞的目的。
第四、胆囊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患有胆囊炎后,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比如新鲜叶菜、水果、鱼虾、瘦肉等。如果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升高,诱发胆囊结石的形成。同时,胆囊炎病人如果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时,应适度限制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增加饮水量,这样能够减少胆汁在胆囊的淤滞、降低胆汁的粘稠度,改善胆囊炎症状。
临床上,需要根据胆囊炎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合并症、发病急缓等因素采取灵活的治疗原则,且治疗期间病人应避免吃辛辣和高脂肪的食物,做好膳食调整。中老年人如果有胆绞痛病史,且消化道症状明显的话,应及时就医做胆囊造影、超声波检查,积极手术治疗,防止长期胆囊炎症导致胆囊功能丧失、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