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语“肝胆相照”,从这个词中就不难看出肝脏和胆囊之间的关系!肝脏和胆囊紧紧相邻,且二者因“胆汁”分泌有密切关联。
很多人都错误认为,胆囊是分泌胆汁的器官,但实际上真正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而胆囊就如同一个蓄水池般,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胆囊接收到需要消化食物的信号之后,就会挤出胆汁流入肠道内。
有胆囊在,胆汁就能完美的发挥作用!
但是,当胆囊出现某些疾病后,在必要情况下就需进行摘除手术。比如以下几类疾病:
01胆囊息肉
这是胆囊壁出现隆起性病变的统称,而根据息肉类型的不同,又可划分为胆固醇、腺瘤性等种类。这其中以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可能为最大,特别是单发状态的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以上,且患者年龄大于50岁时,为了避免后期癌变,医生都会建议患者进行胆囊摘除术。
02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同样可划分为多个种类,其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多见,其次则是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种类。
一般情况下的胆囊结石,患者并不会有特殊症状,但是如果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者是小结石进入了胆总管内,就可引发明显的腹痛、发热、*疸表现,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出现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导致患者休克。
所以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又或者是伴随胆囊炎的结石、数量过多且超过2-3cm的结石,医生也会建议患者进行胆囊摘除术。
03胆囊癌
胆囊癌分为多种两种情况来看,如果是在早中期发现了胆囊癌,且癌细胞还没有向着其他组织浸润或转移,那此时摘除胆囊就是必要手段,如此才能降低癌肿转移的几率。但是,如果已经发展到晚期,手术的意义并不大,一般医生也不会主张患者必须切除胆囊。
很多患者对“胆切除”都有恐惧心理,毕竟是存在于自己身体上的器官,难道切除就真的没有影响吗?
胆囊切除与否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如果保留胆囊会给患者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那摘除胆囊无疑就是最佳选择。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经确定会发生癌变,或者是已经走到了早期癌变的地步,那就必须要进行切除处理,否则癌症进一步发展,就不单单是切除胆囊如此简单了!
而且,在胆囊切除之后,其作用就会被胆总管所代替,一般都不存在作用缺失的问题,只有少部分患者在切除胆囊后会出现腹胀、腹泻等表现,而别是在进食高脂肪时候后明显;不过,经过数月后的机体调整,就可以让胆总管得到适应,胃十二指肠的活动节律也会逐步改善。
如果在切除胆囊后的一段时间,仍然存在上腹部不适、疼痛等表现,这可能和其他疾病有关,比如胆管结石、胆汁反流、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等,这些病理状态都可以和胆囊疾病共存。所以,在切除后的几个月,症状一直存在,应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