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胆结石又称胆石症,很多人理解的胆结石,单指的是胆囊结石,实际上胆结石根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根据结石的化学性质又可以分为胆固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以及其他结石。胆结石的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受个人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所致。据相关数据显示,胆结石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0%~15%,并呈逐年增加趋势。
01胆结石的诱发因素分析:
性别、年龄
胆结石的发病率受年龄影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性别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男女发病比例为1:2,这可能和体内激素差异有关。
不吃早饭
早饭能够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而长期不吃早饭会导致胆汁在胆囊内反复浓缩,浓度逐渐增加,一旦过饱和,就容易形成胆结石。
除此之外长期三餐饮食不规律,也会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从而诱发胆结石。
喜食肥甘
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饮食,易诱发高脂血症、易导致肥胖,而这些都是胆结石的形成的重要基础。
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很少进行运动或体力劳作,胆囊的收缩功能会下降,胆汁排空延迟,易发生胆汁淤积,进而形成胆结石。除此之外,饭后久坐不活动,也会影响胆汁的排泄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
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可诱发胆结石的发生,比如糖尿病、肝硬化、胆道静脉曲张、部分细菌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等。
02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以下相关症状
胆囊结石:“胆绞痛”是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中上腹、右上腹季肋区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处,多在饱餐后或进食高脂食物后数小时内发生。
但多数患者仅出现上腹部隐痛,并伴有上腹部满胀、反酸等不适。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出现中上腹、右上腹痛,严重时可伴有高热、寒战、*疸。
肝内胆管结石: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腹痛、发热等炎性表现。
其他症状:胆结石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厌食等症状。
03体检发现胆结石,需要切除胆囊吗?
对于日常生活中没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可以优先考虑通过药物和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控制,但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如果此后复查出现胆囊萎缩或囊壁增厚,需要考虑胆囊切除。
如果需要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是最佳选择,随着微创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了治疗胆囊炎的首选,为什么不建议“保胆取石”呢?因为保胆取石的复发率非常高,术后5年内复发率高达10%~40%。
当然胆囊切除后,对人体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不适,但因为胆汁的合成与分泌是通过肝脏进行,胆囊只起到储存以及浓缩胆汁的作用,因此切除后,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04胆结石的日常预防措施
1、规律饮食
想要预防胆结石的发生,一定要养成吃早餐的习惯,除此之外尽量规律三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规律的饮食对应上规律的胆汁分泌,能大大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
2、均衡饮食
高脂、高胆固醇、高糖的饮食习惯一定要摒弃,日常生活中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增加蔬菜水果、谷物粗粮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矿物质成分,有助于减少胆固醇淤积。但是也不要走极端只吃素食,均衡饮食才是关键。
3、适当运动
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增加运动量,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不低于30分钟,通过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减脂,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促进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吃完饭后不要久坐,可以适当活动,适当活动能够促进胆汁的排泄,促进肠胃蠕动,从而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
4、定期体检
尤其是40岁以上女性、经常不吃早饭的人、喜食肥甘的人、久坐不动的人,建议每年可以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
结语:胆结往往起病很急,其健康风险很大,甚至能诱发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等,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但从另一方面看,胆结石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