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胆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日友好医院完成长江以北首例无缺血肝移
TUhjnbcbe - 2023/3/10 19:39:00

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8月15日电8月14日,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与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合作,成功完成长江以北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暨全球首例流程简化版无缺血肝移植。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志愿者捐献的器官都要经过灌注、低温保存、再灌注的过程,才能移植到受捐患者的体内,这已经成为医学常识,也被写入医学生的教科书。但是,采用无缺血肝移植新技术后,捐献的器官不需要灌洗,也不需要放在冷藏箱保存,让捐献器官免受冷缺血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器官的功能,使器官以更鲜活的状态在受捐患者的体内立即工作,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器官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传统肝移植的原理简单来说,是医生将肝脏从捐献者体内摘除过程中,先用器官保存液进行灌洗、降温。随即,因缺血而颜色发*发白的肝脏被放入0—4摄氏度的器官保存液中保存,再植入移植受体的腹腔。新肝的血管和胆管与患者的血管和胆管一一吻合。随着血液流入新肝,原本冰凉的肝脏重新变得温热,表面变为鲜红色。当胆管有金*色的胆汁流出时,移植成功,患者重获新生。

在这个过程中,器官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便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不可避免地遭受缺血、冷保存及再灌注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受损。而这些不利因素,正是影响移植疗效乃至导致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医院特聘教授、医院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介绍:对于传统冷移植而言,其是否成功的关键是供肝的质量和保存的时间长短,是保证换肝成败的关键因素。而由于国内器官供体短缺,常常需要从外地长途运输至受体所在地,供肝质量不一,保存时间过长,往往影响移植手术质量,甚至可能出现供肝弃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此外,新肝植入病人体内,重新恢复血液供应,这一再灌注导致原来残存在肝脏内的灌注液可能在血液恢复供应的一瞬间,冲入患者的体内。这一冷热交织的巨大冲击,会导致患者血压低、心率加快甚至心脏停跳,医生称为灌注后综合征。这将极大考验肝移植医生和麻醉医生,严重时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无缺血肝移植技术可有效解决器官长期处于无血流供应的问题。在摘取器官前,医生先将连接肝脏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断掉原有血液供应的同时,由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通过将获取的肝脏放置于管路套包的器官仓中,肝脏灌注机对肝脏进行连续常温(37℃左右)机械灌注,维持肝脏正常生理活性。供肝植入移植受体时,将受体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由受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管的同时,将机器撤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流从未停止过;术后肝功能指标也明显优于传统肝移植手术。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赵强主任介绍:采用无缺血肝移植技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生存率提高接近10%,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由原来的25%左右降低至5%以内;此外,该技术可大幅扩展供肝利用率,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除保存肝脏以外,也能清洗供肝内的炎症因子、感染源,使部分质量在边缘的供肝功能得到修复,减少术后器官排斥发生率;同时有望在未来实现供肝的无缺血远距离运输,进一步保证供肝质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日友好医院完成长江以北首例无缺血肝移